400-072-9198
政府管控,抑制政商務白酒消費
“禁酒令”成為了2012年白酒行業的收官之詞,也徹底讓白酒業進入了調整期。從2012年年初的“三公消費”到“限酒令”再到“禁酒令”,白酒行業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雖然高端白酒市場受到沖擊,但消費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為了應對寒冬,酒企開始轉型謀轉型,渠道深度下沉,向中低端市場進軍等等。
2013年以來,受到酒駕入刑、“限制三公消費”和“塑化劑風波”等因素的影響,白酒行業發展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高端白酒板塊更是“寒氣逼人”。行業專家分析,與宏觀政策因素以及經濟環境的不景氣都有重大關系,但究其深層原因,無疑是行業產能過剩,且部分產品價格虛高,嚴重遠離消費者,遠離正常的白酒消費需求。
消費升級,大眾白酒消費空間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化影響的不斷深入,消費升級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消費升級對白酒產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大眾對于白酒消費的需求力度明顯加大,這也就帶動了大眾白酒消費市場的擴大。隨著政商務白酒消費的全面抑制,大眾白酒消費已經成為了白酒產業最為龐大的市場空間,這也就為白酒從政商務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立足點,全面促成了白酒產業的消費轉型。
企業調整,營銷精準對焦換戰略
面對“禁酒令”后的白酒業,白酒營銷專家王傳才分析,如今,中國名酒正面臨品牌空心化、營銷模式過度化、社會形象惡化等挑戰,并且面臨兩大轉型。
從營銷來說,行業回歸理性,企業展心態也會趨于平和,期待像過去“高高在上”服務細分人群攫取高額利潤,幾乎是不再可能。以前喝酒是“喝價位、喝面子”,大眾酒時代,消費者向喝品質、喝品牌轉變,這是一種理性回歸。當然,我們不能說以前不理性,只能說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比例高了。
從行業內部來看,所謂的“大眾酒”其實只是概念上的新名,并非新生市場。大眾價位的市場不要說早已有之,其實是古已有之。只是現在大中型企業在價格向上發展方面嚴重受阻,所以掉頭想把大眾價位做起來。但在個人看來,大眾價位并非簡單地推出低價位的大眾酒新產品就可以,它需要系統層面競爭力的重新構建。而大眾酒發展背后就離不開低成本戰略,相比中小企業,這一點恰好不是大中型企業的優勢。所以從內部市場環境來說,白酒行業大眾酒發展結果勢必是讓原本就是紅海的細分市場更加殘酷。這就會進一步推動酒企謀求更大力度的創新,其中酒種的跨界將會是重頭戲。
從行業競爭而言,隨著一線名酒戰略順勢調整、品牌更加接地氣、產品聚焦大眾消費價位、市場與渠道運作下沉,過去一線名酒與區域性品牌“分割消費帶”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名酒的下沉已經對區域性酒企構成競爭性威脅。泡沫時代涌現出的“區域性高端酒”在短期的輝煌之后將逐漸下行,有的甚至暗淡下去,所以除了產品聚焦大眾消費之外,還需要更加聚焦區域,更加務實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