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近年來,酒類產品的“去包裝化”被頻繁提及,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酒類產品的“裸時代”已經來臨。2010年出臺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國家標準,已經明確規定了食品銷售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
酒水消費日漸回歸理性,披著華麗外衣的高端酒水不再吃香,中低端、大眾化的酒水品牌日漸走俏,去包裝化呼聲漸高。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光瓶酒受到熱捧。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白酒容量超過5000億元,而其中超過10%的容量來自光瓶酒市場,高達500億元之多。盡管光瓶酒受熱捧,那是不是所有的酒都不要包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每種定位的產品消費對象有所區別,高端酒對應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所勢必要求產品包裝要精美。而對于本就價格較低的中低端大眾化的酒品,如果加上高昂的包裝費就因小失大了。
經濟新常態下,不少酒企紛紛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做文章。簡化包裝,降低價格,面向大眾消費市場,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這是酒廠在新形勢下的新變化。
“中高端產品的銷量在下降,中低端產品的銷量卻在上升。壇裝酒和光瓶酒銷量一直很好,我們以原漿酒銷售為主,注重個性化消費,今年,很多客戶要求,酒不變,不要包裝,送人也講究實惠了,光瓶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