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酒類產品作為大食品范疇,與其他食品類型一樣,伴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時代的進步。他們之間有共性也有差異,相同的是都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之上,最大程度地繁榮社會經濟,創造社會財富,適應市場變革,滿足消費需求;不同的是酒類產品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物質產品,而是更多的賦予了精神與文化的元素,是人類情感的寄托,酒類產品本身則成為一種承載著文化變遷、精神依托及情感宣泄的重要載體。因此可以說,酒類產品的市場消費,其實更多的是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現實體現。
時代的變革催生了酒類消費文化的升華,也凸顯了酒類產品的文化內涵。時至今日,白酒的豪邁、黃酒的溫婉、啤酒的激情、葡萄酒的時尚,依然是人們進行酒類消費的文化符號。某種意義上說,人們選擇什么樣的產品,也就意味著消費了什么樣的文化。
在新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形勢下,人們的消費方式與消費心理發生了重大變化。時代的變革對酒類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同時為酒類文化的進一步提升創造了空間和機遇。面對全球經濟形勢的跌宕起伏,面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新常態,面對酒類行業由快速增長轉入平穩發展的新趨勢,酒類消費文化主動適應市場變化與需求,是保障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行業開展轉型升級、優化結構、提高質量、調整價格體系、創新營銷模式、滿足消費需求的重要內容。
酒類消費文化適應時代變革,首先要有創新觀念?藦娍偫碓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中國發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對于酒類行業而言,除了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更要重視文化創新,只有讓文化先行,以文化為主導,酒業創新才能實至名歸,酒業變革調整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酒類消費文化適應時代變革,就是要與時俱進。酒類消費文化應該是鮮活的,靈動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符合現代消費規律的,要在傳承酒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態度,既不“厚古薄今”又不“妄自菲薄”,客觀務實地開展酒類新文化建設,讓酒文化從刻板僵硬中走出來,展現生動活躍的一面,迎合時代潮流,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當代人的生活體驗,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贏得全社會認知。
酒類消費文化適應時代變革,還要結合市場實際。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酒類產業已經由快速增長轉入平穩發展。充分認識行業面臨的新形勢,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新格局,是保障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行業呈現產業轉型升級,結構深度優化,質量顯著提升,經濟增長趨緩,價格體系下沉,市場回歸理性的態勢下,酒類文化應該成為行業進步的重要支撐。(中國酒業 李言冰)
李言冰,資深酒業人。中國酒業協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產業政策研究室、國際交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長期致力于中國酒類產業政策研究及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