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打開朋友圈,大家最近曬得最多的,是酒類上市公司半年報。一路看下來,給人的感覺是漲聲一片,利好頻傳。特別是白酒行業,繼五糧液、茅臺調高出廠價位后,瀘州老酒等部分企業高端品牌紛紛跟進,逆勢漲價的消息持續擴散。企業產量、收入、稅收、利潤四項指標多有上揚的喜訊,令很多人振奮與鼓舞,從而大膽地得出行業已經跳出低迷期的判斷;嘏嫩E象似乎很明顯,酒類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這些白酒企業有的實現了量價齊升,有的取得了營收凈利雙增的不俗業績。接下來的幾個月,市場面臨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又有國慶、中秋雙節的帶動,全年銷售業績利好已幾成定論。
白酒上市企業多為行業佼佼者,其業績走勢應該是判斷行業經營趨勢的參考,但又不能以此成為斷定行業完勝的唯一依據。正常情況下,上市企業的財報數值,均略高于行業整體績效情況。換言之,對于大多數白酒企業而言,上市公司的優秀財報數據,只能成為自己心中的“女神”或“男神”而已,用來膜拜或研究都可以,但是自己口袋里收入了多少,還是要親手一筆一筆地去掂量。
就行業整體而言,道理亦是如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623.74萬千升,同比增長3.45%,完成銷售收入2660.90億元,同比增長6.35%,實現利潤總額366.70億元,同比增長4.88%,上交稅金272.13億元,同比增長4.98%。行業增長之所以低于上市企業的佼佼者,是因為納入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1542家,其中有115家為虧損企業,虧損面占7.46%,虧損額為8.15億元,同比增長13.52%。上半年業績較好的企業,引領和推動著行業向好,但以此斷定整個行業就將“咸魚翻身”還為時尚早。
從區位差異上分析,上市企業的業績也難以成為區域成就的縮影。
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全省201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343家,累計生產白酒185.1萬千升,同比增長4.4%。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67.75億元,同比增長2.53%;實現利稅179.21億元,同比增長-3.85%,其中利潤總額95.74億元,同比增長-7.45%。四川是全國白酒產量第一大省,比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河南、山東,分別高出3倍。雖然有多個明星企業作支撐,但還是難以挽回銷售收入增長低于全行業水平,利潤、稅金出現負增長局面。
客觀而言,雖然部分白酒上市企業半年業績利好可掬,一些高端白酒市場表現出回暖跡象,但并不意味著白酒行業已經步入全面復蘇。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消費增長動力持續減弱,白酒整體需求依然處于逐步萎縮的狀態,產業和產品的調整尚未到位,市場不確定因素還沒有消除,此時放言全面回暖為時尚早。(本文選自即將出版的《中國酒業》雜志)
李言冰:資深酒業人。中國酒業協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交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產業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長期致力于中國酒類產業政策研究及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