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人們在什么情況下出門之后還會回家?答案是忘了帶手機。我們會發現,當今社會,社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少了手機在身邊會讓人感到焦慮,往往沒有手機就沒辦法社交。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人們的社交欲望變得越來越強烈,時間的碎片化和手機的隨身性,讓社交成為了游戲之后的又一重要選擇。正是因為社交的地位不斷提高,社交和商業的牽手就成為了不可避免的趨勢。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商業的邊界出現了模糊。以前,人們的商業活動基本上都是圍繞商品進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賺取差價!但是現在你會發現很多商業活動不再只是為了兜售商品賺取利潤,而是在不斷地跟社交進行掛鉤。掃一個二維碼就可以送你一個杯子、分享一條信息就能夠賺錢等等,這些行為在傳統經濟時代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卻隨處可見;現在很多商業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從籠絡粉絲和經營社交的角度進行開發。
其實,社交已經成為了最有價值、最具有粘性的商業活動。通過社交,不僅可以吸粉,更能進行客戶關系管理,牢牢把握住每一個客戶,并且可以在適當時機進行精準營銷,實現免費宣傳的效果。社交對于商業的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語,商業跟社交不斷結合,社交也在向商業化發展,社交商業時代不期而至。
社交商業時代的來臨,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前,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單向的,事物之間、活動之間存在明顯界限,社交就是社交,商業就是商業,涇渭分明。幾年前,我們的溝通基本上還是靠發短信、打電話,最多上個QQ軟件。但是現在隨著微博、微信、陌陌等社交軟件的崛起,尤其是微信的不斷演進,一種新的社交形態出現了:微商。
從微信5.0 版本之后,微信開始了商業化之路,尤其是支付功能的加入,讓微信成為了移動POS機,各種基于微信平臺進行交易的商業活動呈指數式增長,朋友圈更是成為了微商的主戰場。隨著微信建立起一整套的支付體系,以及其他各種功能的不斷開發,微信的商業化氛圍漸漸形成。微信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強大的社交功能之外,還在于它也承載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微商的崛起就是依托社交平臺的商業化。在自己的朋友圈進行商品的買賣,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它有一個友情背書在里面,“強關系+熟人背書”成為微商崛起的關鍵。而且社交是一對一的交流,帶有濃重的情感色彩,用戶粘性也就水到渠成。一旦社交與商業能夠很好的結合起來,市場前景十分驚人,這也就是騰訊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里,市值能夠翻番的原因,F在的阿里巴巴也在不斷補齊自己的社交短板,開發社交軟件阿里旺旺、來往、為支付寶加入社交功能等等,都是想在社交這一塊有所發展,但阿里巴巴做的并不理想,比如來往也變得不怎么“往來”了、阿里旺旺也逐漸成為商家和客戶溝通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社交的工具等等。
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相互融合,從純粹的社交活動到社交平臺上的商業廣告試水,再到社交電商,以及現在的社交商業化,社交平臺的發展在不斷地蛻變升級,最終直指社交與商業的融合,社交與商業的融合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
李光斗: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榮獲中國策劃業杰出功勛獎,被評為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風云人物,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