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事件營銷以及借助大事件進行策劃營銷已經是最為核心的一種策劃推廣方法,算是一個基礎創新動作。所以無論是體育大事件還是娛樂頭條都成為業內大做文章的試驗田,這種方法一般來說強調一下理念的契合,迅速貼熱點引發一下討論,搭車趕路是一種較為上乘的營銷技術。但實際上,很多廠商的意識不夠,也有很多互聯網的漸漸成為湊熱鬧營銷模式,在傳統行業特色濃烈的酒水行業更為突出,搭載熱點效仿杜蕾斯,以為杜蕾斯行,自己也行,忘了自己不是賣那種產品的。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對中華民族有著特殊的意義,即將迎來的大閱兵全球矚目,是眾所周知的大事件。企業公民如何表達自己的紀念?如何順應國家大勢?如何把企業的理念和全民價值觀進行深入融合?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也是“一個行業的格局”想繼續深入探討的話題。
近現代的經濟發展,是救亡圖存中的“實業救國”,“實業報國”,改革開放之后是“致富光榮”,那現在我們做企業是為什么?我們看到重大公益以及各種主題的體育文化文藝活動都有酒水的身影,但是否和這個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是否真的融入到了那些活動中間去,靈魂交融?還是僅僅作為道具,作為金主?這背后起作用的不是營銷水準,而是格局。比如鄉村最美教師,鄉村最美醫生,奧運精神,拐賣尋人等等,他們背后的社會意義究竟是什么?如果這個社會意義充盈在酒業品牌運營中,又是怎樣的內容張力和影響力?
對中國人來說非比尋常的抗戰歷史又意味著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在美好的觥籌交錯中淡忘了硝煙彌漫,似乎靠熱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切都成為談資?谷沼耙曌髌烦闪丝谷丈駝∫齺頍o數戲謔;人們關心《花千骨》超過關心《太行山上》;《煎餅俠》、《捉妖記》票房驚嘆,《百團大戰》票房爭議;人們辯論在抗戰中的貢獻,《開羅宣言》的海報成為焦點;包括大閱兵數次的發布會都會有很多“有趣的問題”。這是一個個性化的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提出怎樣的觀點都會有市場,都會被理解,甚至日本至今對侵華戰爭及南京大屠殺等鐵證如山的戰爭犯罪事實面前都閃爍其詞。這就是價值觀念的影響,有時候觀念就是實力。
一家企業沒有政治使命進行一個國家價值觀的堅守和發揚,但一家企業必須考慮自己的使命從何而來。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這個時代的秀場中你要找到自己的風姿綽約;一切行業的都是教育業,在品牌的運營建設中,你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和血脈,傳承的是怎樣的文化和文明,你才能名正言順有理由去引導、共鳴及教育用戶和消費者,品牌價值觀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說美國品牌承載著美國夢和美國精神,那么中國品牌一定承載著中國夢和中國精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精神就是抗戰精神。
這不是事件營銷,不是營銷技術,不是推出抗戰紀念酒以及推出抗戰紀念活動就能表達和詮釋的,這是大事件背后的大格局,國家的偉大復興,不是匹夫有責,是企業有責,是每一家企業有責,是一以貫之的情懷、精神和信念。如果說上一篇“一個行業的格局”是從橫向面的角度說格局創新,這里就是從縱深線的角度說創新中大格局的靈魂。歷史沉浮,市場風云,留下來的總是這個國家和人民需要的物質支撐和精神食糧。(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
李尚謀:品牌種子理論創始人,互聯網創新營銷專家,曾任職國內知名營銷咨詢公司,廣受業內關注,本刊專欄作家,著有暢銷圖書《人生就像一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