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在糖酒會的喧囂中,行業活動、企業促銷與媒體論壇風沓而來,相互疊加,往往讓經銷商眼花繚亂、疲于應付。但說到底,無論是傳統經銷商還是新興電商,參加糖酒會的終極目標,還是想選擇既有市場前景又有盈利優勢的產品,念好自己的生意經。那么,如何在眾多品牌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如何在表現不佳的市場大環境中選擇最具競爭力的品牌,就成為了經銷商的一道必修課。
而做好這道必修課的前提,是準確把握國家經濟形勢,掌握整個酒類行業產銷動態和市場表現。
就國內經濟形勢而言,筆者曾經在《中國酒業》雜志(微信公眾號:zg91zz)專門寫過一篇《對比宏觀經濟,酒業活得還好》的文章,對今年一季度整體宏觀形勢做了數字分析,對41個工業大類的行業表現進行了梳理,F在看來,除了數字有所變化,總體形勢依然如舊: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放緩,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都處于近年較低水平。從行業大類上看,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僅有醫藥、輕工、紡織等10個行業的增速保持在7.5%以上;一些行業效益下滑,石油石化行業凈虧損嚴重,煤炭行業利潤同比下滑,冶金行業利潤同比下降,平板玻璃行業凈虧加劇,水泥行業盈虧相抵接近全行業虧損邊緣。從消費層面上看,市場遭遇青黃不接困境,即傳統消費持續走低,新型消費形式仍然處于培養階段,電商網購雖然增幅較大,但是也只占整個消費比例的較小部分。
就酒類行業形勢而言,逐一分析今年的經濟指標,我們可以看出《對比宏觀經濟,酒業活得還好》仍然成立。截止7月份,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412.57萬千升,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56%;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103.3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6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68.6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32%;上交稅金480.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5%。由此可見,釀酒行業的總體經濟形勢是,產量出現下滑,但銷售收入、利潤總額、上交稅金均呈現增長態勢。與其他行業相比較,酒類行業仍然處于向好范圍,依然保持著頑強的韌性與潛在的活力。
但是,這種整體向好只是就與其他行業的對比而言,并不能簡單地判斷為行業回暖,更不能與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同日而語。原因是,官方的統計數據僅僅只是2654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的虧損企業僅為315家,而大批沒有進入統計范圍的中小企業仍然舉步維艱,虧損數必定成倍擴大。至于酒類上市公司半年報體現的業績利好,一些高端白酒市場表現上揚,只能說給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而已,上市企業的財報數值高于行業整體績效是必然的,并不能代表所以品牌的市場表現。
這么看來,經銷商在糖酒會期間選擇產品,仍然是一件頗費心思的事情,小心求證在所難免。但是準確把握行業形勢,對于判斷產品行銷走勢,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微信公眾號:zg91zz)2015年第10期)
李言冰,資深酒業人。中國酒業協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交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產業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長期致力于中國酒類產業政策研究及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