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北京:歷史悠久二鍋頭
首先來看看北京。北京目前有紅星二鍋頭和牛欄山二鍋頭兩個巨頭,雄居北京市場。二鍋頭酒在北京歷史悠久,解放初期,白酒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為解決白酒生產的糧食問題,1955年在山東煙臺進行以山芋于為原料釀酒試點,同年試點結束后,舉辦推廣煙臺釀酒操作法學習班,將煙臺釀酒操作法推向全國。既滿足了酒民之需,因山芋是高產作物,可減少耕地面積,又節約了糧食。在舉辦煙臺試點的同時,北京釀酒廠張天杭在方心芳先生指導下,于1955年開展以高粱為原料,夫曲、酒母代替大曲試驗并取得成功,發酵期縮短至5~6天,原料出酒率可達40%,二斤半高粱即可釀出一斤65度白酒,這就是當今的北京二鍋頭酒。改革開放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山芋于酒已經上不了百姓餐桌,自然而然退出市場,而代替它的正是二鍋頭酒。今天二鍋頭酒可稱為親民酒,深受百姓歡迎。
2014年紅星二鍋頭籃瓶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榮獲金獎!名列第一,排在茅臺酒前面,這一榮耀對我國白酒來說,是一次革命性的變化。充分說明該產品不僅造就國內市場需求,而且具有國際化的口感和國際認可的品質,是國際化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可喜可賀!同時,北京釀酒廠是固液結合法白酒誕生地,當年該廠龔文昌先生用固態發酵白酒酒糟重新發酵,底鍋倒入酒精串香,生產出紅星白酒,受到酒民歡迎,龔文昌先生因此成為固液結合法白酒第一人。北京釀酒廠的王秋芳女士,曾參加第一屆名優酒評選,退休前她是北京釀酒總廠技術廠長。在她領導下,北京不僅取得上述種種業績,而且北京還開發了醬香型、濃香型等白酒,她還對華北地區開展白酒協作活動做出了貢獻。
天津:兼容并蓄呈異彩
其次來看看天津。天津釀酒廠是天津市最大的白酒企業,它是由國家投資,于1953年建成投產。投產時將解放前天津9個酒作坊合并到天津釀酒廠。“直沽老白干”是天津9個酒作坊中的老大——義聚永老字號的傳統品牌,民國時期已經漂洋過海,名揚海內外。以她改制的玫瑰露、狀元紅、五加皮酒,更是風靡海內外。1962年,以直沽高粱酒為基礎,開發出人參、當歸等滋補酒,年創匯達400萬美元。1967年天津率先用尾酒和酒精勾兌,開發出“佳釀酒”。這一產品到1979年。年產量已達到5900多噸,超過了該廠傳統固態法白酒最高年產量,到1992年產量高達2.4萬噸,成了該廠的拳頭產品,并榮獲群眾最喜愛的大眾白酒稱號。津酒是天津釀酒廠1973年為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開發的產品,跳出老白干酒風格,濃中帶醬,屬兼香型白酒。經過多年的市場運作,在1984年第四屆全國名優酒評酒會上獲銀獎,1995年天津釀酒廠改稱津酒集團。在白酒泰斗周恒剛先生指導下,1973年天津盧臺酒廠開發了夫曲醬香白酒蘆臺春,使天津酒類市場更加豐富多彩。
河北:風韻尤存“老白干”
再來看看當今的河北省。河北省地域遼闊,上世紀80年代末,在當時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現中國酒業協會)的支持下,成立了老白干協作組,開展老白干香型協作活動,其主要任務之一是促成“老白干香型”的認證。2007年河北省衡水酒廠率先通過了老白干香型認證工作,老白干酒成為第12個香型,衡水老白干酒廠成了老白干酒的領頭羊。從此,老白干香型得到主管部門的承認,有了自己的行業標準。在香型林立的白酒界,占據了一席之地。當今,衡水老白干集團每年銷售額可達40多個億。衡水老白干集團今年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直隸高粱酒榮獲大獎章百年慶祝大會,多么榮耀!
北京釀酒廠(今紅星集團)、天津釀酒廠(今津酒集團)和河北省衡水酒廠(今衡水老白干集團),都曾經是老白干協作組的成員,因老白干,像一根紅線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動了老白干香型酒的認證工作。今天,老白干協作組成員,應充分發揮老白干酒的天然的優勢,聯合起來,為推動中國白酒現代化和國際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