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2-9198
其實“勾兌酒”并不難理解,在百度輸入勾兌酒一詞,有多達20萬條搜索顯示,而第一條百度百科就解釋到:勾兌酒是用不同口味、不同生產時間,不同度數的純糧食酒或純糧酒精,經一定工序混合在一起。所以,勾兌一詞本身就是釀酒行業的專業術語,而勾兌所產生的“勾兌酒”真是躺著也中槍。然而“食用酒精的使用”隨時可能成為影響行業誠信的“炸彈”這一點早已成為業內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曾在今年四月召開的年會上表示:新工藝有新工藝的優點,傳統工藝有傳統工藝白酒的特色。國家只有一個標準,只要符合這個標準都是好的。
事實上,用食用酒精勾兌酒并不是中國獨有,在世界也是十分普遍的。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白蘭地,伏特加,威士忌等,每一種既有傳統工藝生產的,也有使用酒精、香精相結合勾兌產生的。所以放眼世界,我們就毫無理由譴責勾兌酒的出現,因為勾兌是制酒工藝的一環。從定義與國外酒類生產經驗中我們看到,只要符合國家公布的各項規范要求,勾兌酒是允許出現的。
俗話說,三人成虎,一些誤導性言論的出現造成了白酒行業的畸形,“勾兌”一詞更是被妖魔化?僧斆鎸ι鐣浾撡|疑的時候,更多酒企業秉承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態度,使得白酒企業真實一面不被外界所熟知,造成當下這樣“被誤會”的結果。我們并不要一味的指責企業在輿論面前的“怯場”,因為他們的“怯場”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輿論所左右的。記得在某大型酒廠采訪時,原本貼著“勾兌車間”的廠房被貼上了“調配車間”。廠方負責人表示,如果碰上專業人來,“勾兌”二字并無過錯,如果碰上一些“正義感爆棚”的媒體,這二字卻是十分惹眼的。但在未來,這些別有用心的言論,將會不再能站穩腳跟。宋書玉曾表示,“為解決現在在液、固態化白酒之間的關系上,描述的模糊,就要著手在科研上重要的突破,中國酒業協會提出的‘3C計劃’重點將會對白酒當中加入食用酒精的技術支撐做明確細分,這為未來整個標準體系改造,提供了技術保障。”
中國白酒業作為一個民族的獨有符號,存在了上千年。順應時代發展出現的酒精勾兌釀新工藝,它的存在不應該被“別有用心”的質疑。媒體是行業輿論的導向者,媒體人的一言一行不僅是監督行業的發展,更是左右消費者對這個行業的整體認知。在行業正常的發展面前,媒體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將行業積極向上的一面為消費者展示出來。行業媒體人無法以正視聽,又與網絡上那些制造“謠言”博出名的人有何區別?希望更多媒體人,為我們這個行業守望,多一分正能量的傳播。